砺道智库2025年8月18日

图:日本海上自卫队最上级多用途护卫舰“能代”号(前景)与美国海军舰艇一同航行。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在转向“软件优先”的能力和部队结构发展模式(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据海军新闻网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正在转向“软件优先”的能力发展方式,以建立“能够应对当代海军作战环境及其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威胁的部队结构”。
日本海上自卫队后勤总长星直弥少将,曾在5月底于英国范堡罗举行的联合海军活动2025会议上表示:“海上安全的作战领域正在迅速从物理领域扩展到非物理领域。我们必须转向以能力为中心、‘软件优先’的态势,以保持敏捷性和相关性。我们倡导的‘软件优先’方法标志着从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方法的转变。在这种方法中,平台被视为联网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单个舰船的性能。无论平台是舰船、飞机还是无人系统,情况都是如此。当我们围绕适应性软件构建平台时,我们就能获得速度、灵活性和可持续性。这种方法可以释放灵活性,实现快速创新,并使我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威胁和运营需求。”
星直弥还强调,“这种转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尤其是在技术发展速度空前的时代。‘软件优先’已不再是一种选择:它对于维持作战效能至关重要。事实证明,通信和信息领域如今已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单靠平台已无法保证优势,如今的优势取决于感知威胁、分析数据并做出快速、明智决策的能力。人机界面,加上软件的增强,是海上优势的新前沿。”

图:日本海上自卫队最上级护卫舰(左)(图片来源:美国海军)
星直弥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应当从商业领域(例如汽车或通信领域)汲取的经验教训,他表示:“软件必须不断迭代,就像手机上的应用程序一样。传统的十年一期的国防计划根本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为了保持作战相关性,我们必须从长周期开发转向持续改进。世界已进入“新的危机时代”,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核心原则依然不变:通过持续的和平行动遏制威胁;并保持在危机情况下果断应对的能力。其重点领域包括开展全天候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活动,保卫海上贸易和交通,以及在日本海域、周边地区及更远地区(包括亚丁湾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那里的反海盗行动)提供支持性的海上交通线;并通过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繁荣、航行自由、法治以及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来加强印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图:日本海上自卫队(图片来源:日本海上自卫队)
乌克兰持续不断的冲突,也刺激了日本海上自卫队向“软件优先”模式的转型。星直弥认为,在乌克兰,无人系统、网络工具和人工智能(AI)的使用可能会改变战争的平衡,而这些技术的演变需要数月、数周甚至数天,而不是数年。此类技术依赖于快速发展的软件和高质量的数据。软件和数据是基础性的、战略层面的赋能因素。
关于软件,星直弥认为:“它能够实现跨领域的自主性、韧性和适应性。它是从综合导弹防御系统到自动驾驶汽车等复杂系统背后的大脑。关于数据,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数据是转变其海上力量思维的核心。数据如今为决策提供动力……它为战备、后勤、任务规划甚至训练提供信息。”
星直弥解释说,这两个战略推动因素也相互关联。“‘软件优先’方法依赖于运营数据。为了保持敏捷,我们需要从现场到开发的实时反馈循环。”他补充道:“如果没有这些,软件就会与现实世界的需求脱节。” 星直弥还说,“软件优先”方法有多种含义,包括:需要将软件与硬件生命周期分离;将平台设计为互连的“系统的系统”的一部分;利用开放式架构;以及开发共享数据标准。即使是平台硬件,定向能武器等非消耗性弹药的日益普及也受到数据和软件快速集成的影响。需要明确的是,硬件仍然至关重要——但软件决定了平台的执行效率、更新速度以及在不同任务中的适应性。
这位海军上将还解释说,无人系统是硬件/软件平衡转变的体现。“这些平台在海上、海上或水下的物理域中运行,但它们的真正优势在于软件驱动的自主性,”他说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在有限的人类控制下,甚至完全自主地运行的能力正变得至关重要。成功将取决于机器学习、边缘计算和无缝的人机协作。”
例如,日本海上自卫队自主研发的OYX-1计算机/控制台显示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支持模块化、可扩展的载人平台软件应用程序和无人系统管理。OYX-1系统能够通过软件而非硬件升级快速调整和发展作战功能,这体现了日本海上自卫队以能力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核心灵活性。
据报道,OYX-1安装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新型最上级多用途护卫舰上。该护卫舰是舰队的最新成员,计划服役的12艘舰艇中已有8艘服役(第一艘将于2022年服役,最新一艘——日本“涌别”号——将于今夏服役)。最上级护卫舰适应性强,设计可实现持续改进。为了减少人力需求,它们在舰上采用高水平自动化系统,并在舰外部署无人系统。而升级版的最上级多用途护卫舰预计将于2028年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