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道智库2025年7月11日
据全球防务新闻报道,俄罗斯在维堡造船厂下水了“布里利切夫中将”号海洋科考船。该船厂隶属于联合造船公司(USC)。尽管俄官方称该船为用于科学和救援任务的海洋科考船,但由于其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深海研究总局(GUGI),西方防务界将其视为潜在的情报收集平台,并因此引起了西方防务界的关注。GUGI是一个专门从事水下侦察和海底作业的军事机构。该下水仪式可能于2025年6月下旬举行,但并未进行媒体报道或官方宣传,这引发了人们对该船预期任务的持续猜测。

图:22011型“布里利切夫”号潜艇的加入,强化了俄罗斯维持一支能够在深海环境中作业的舰队的战略,该舰队既可用于公开宣称的科学目的,也可用于疑似情报任务(图片来源:全球防务新闻)
据悉,“布里利切夫中将”号潜艇工厂编号236,于2021年2月6日开工建造,长108.1米,宽17.2米,满载排水量5230吨。该潜艇配备方位推进器和艏侧推器,以确保在海底作业期间保持精确的位置。推进系统由专为增程部署而设计的柴电动力装置组成。该潜艇设有直升机停机坪和用于处理深海潜水器的辅助设施。预计该潜艇将搭载“Rus”(16810项目)和“Consul”(16811项目)载人自主水下航行器,它们的下潜深度分别可达6000米和6270米,并配备视频和操作系统。这些航行器用于海底勘测、技术干预和打捞重达200公斤的物体。该舰预计还将搭载遥控潜水器(ROV)和声纳系统,用于水文和地质测绘。作为22011项目的一部分,“布里利切夫中将”号预计将服役于波罗的海舰队,使其能够直接靠近北约多个关键的海底电缆网络,其情报收集能力(包括深海传感器和潜水器)可用于绘制、监控,甚至可能对海底通信基础设施进行干扰。
22011项目是22010项目的一个延续,两者均由位于圣彼得堡的金刚石中央海洋设计局为GUGI开发。22010项目的第一艘舰艇“燕塔尔”号于2010年在加里宁格勒的燕塔尔造船厂铺设龙骨,2012年12月下水,并于2015年5月交付俄罗斯海军。第二艘舰艇“金刚石”号于2016年铺设龙骨,2019年下水,但其建造于2020年暂停。22011项目保留了其前身相同的作战理念,并进行了渐进式设计更改,其具体技术差异仍未披露。金刚石号和布里利切夫中将号建造的延迟与布里利切夫中将于2020年去世以及俄乌冲突爆发后该国对GUGI项目优先级的降低有关。另一个因素是俄罗斯难以替换国外高科技部件和系统,这也阻碍了专用潜水器系统和深海支持模块的集成。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官方声明,由GUGI运营的海洋科考船旨在对全球海洋进行研究,包括深海地质勘探、海底测绘和沉没物体打捞。这些船还配备了搜救设备。然而,北约和西方国防分析人士通常将这些船视为专门用于海底监视、电缆测绘和海底作战的舰队的一部分。这些船的设计包括大型侧装机库、深潜器、遥控潜水器(ROV)和拖曳式声纳阵列,表明其用途可能超越科学任务。这些船经常出现在北约海底基础设施附近,尽管目前尚未有可证实的事件报告,但它们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情报收集、潜在电缆干扰和军事通信网络测绘的担忧。
22010项目首舰“燕塔尔”号(Yantar)因其服役后的活动而一直受到外国情报部门的持续关注。该舰参与了多项备受瞩目的行动,包括2017年搜寻阿根廷失踪的“圣胡安”号潜艇、2016年打捞在叙利亚海岸失踪的俄罗斯军用飞机,以及在连接欧洲、中东和北美的海底光缆附近执行的多次任务。该舰搭载了从右舷机库部署的“鲁斯”号和“领事”号潜水器,以及通过船尾A型框架发射的多个遥控潜水器(ROV)。这些系统使其能够在极深水下进行水文测量、物体打捞和水下检查。作战跟踪显示,在航速低于1节时,该舰持续出现平行航线,并伴有长时间的静止,这表明部署了水下航行器。在几次情况下,该舰的自动识别系统(AIS)处于停用状态,使其在执行敏感任务期间的跟踪变得复杂。
2015年,有人在美国海军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潜艇驻地佐治亚州金斯湾海军基地附近发现“燕塔尔”号;2016年,有人在叙利亚海域的海底电缆附近发现“燕塔尔”号。分析人士认为,该船的行为表明其正在侦察海底通信系统。俄罗斯媒体报道称,该船能够连接安全电缆,用于情报收集。“燕塔尔”号还被用来回收坠毁军用飞机上的部件,包括雷达系统和识别设备。西方消息人士称,该船与土耳其、叙利亚和塞浦路斯之间的Turcyos-2和UGARIT电缆附近的行动有关,还与加勒比海、波斯湾和挪威海的海底网络有关,包括K-278共青团员号核潜艇残骸附近的活动。
冷战期间及之后,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一直保持着部署配备情报收集系统的民用或研究船只的惯例,这为“燕塔尔”号和“布里利切夫中将”号等现代舰船开辟了一条清晰的先例。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苏联海军将数十艘渔船改装成辅助通用情报船(AGI),部署了大约60艘此类船只巡逻西方海军基地和导弹试验区。这些AGI在美国东海岸附近的潜艇基地和试验场附近活动,收集声纳信号、雷达辐射和其他信号情报。同样,20世纪80年代的巴尔扎姆级(1826项目)舰船专为信号情报(SIGINT)任务而建造,配备了大型传感器阵列和专用的电子情报(ELINT)雷达罩。SS-V-33原子情报船“乌拉尔”号也在苏联后期服役,执行具有强大电子战能力的海上侦察任务。这些举措延续到了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例如维什尼亚级(864项目)舰艇,它们以海洋研究为掩护执行长期情报任务。这一历史模式表明,兼具两用性和专业情报设备的舰艇长期以来一直是苏联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官方说法称,像“燕塔尔”号和“布里利切夫”号这样的潜艇有助于提升俄罗斯的海域感知、海洋研究和海底打捞能力。它们的既定任务是支持潜艇救援规划、地质勘测和海洋测绘。然而,根据设备规格、部署历史和任务模式,西方防务专家仍然将它们归类为能够支持海底作战、情报收集和北约基础设施监视的多用途平台。这些能力使俄罗斯海军能够在战略纵深的海底环境中开展行动,不仅用于研究或搜救,还可以用于观察、测绘,甚至可能破坏全球海底通信系统。尽管延误和对进口技术的依赖仍然是尚未解决的制约因素,但“布里利切夫”号的下水扩展了这一作战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