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道智库 2024-06-26 09:00 北京

在日前召开的美国海军研究所/武装部队和通信与电子协会研讨会上,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凯蒂上将重申,美国海军致力于未来建立一支由350艘载人舰艇和150艘大型无人海上航行器组成的部队。
据国际海事安全中心6月初登载美国海军退役上校乔治·加尔多里西发布的文章称,虽然未来美国海军载人舰艇的构成相对容易理解(基于正在建造和规划的舰艇),但这些无人海上航行器的外观,更不用说它们将做什么,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仍不明朗。这种不确定性减缓了无人作战框架中详细阐述的愿景的进展。
美国国会不愿意批准海军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无人水面舰艇(USV),除非海军部门制定出可供使用的作战概念(CONOPS)。美国海军宣布计划采购大量无人系统,尤其是没有CONOPS的大型和中型无人水面舰艇。在海军能够制定出这样的CONOPS之前,拥有150艘无人水面舰艇的500艘舰队不太可能实现。
建造舰艇的成本不断增加、配备这些舰艇的成本不断增加以及舰艇部署的高节奏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这些问题加剧了可持续性危机,海军实际上正在以比计划更快的速度磨损这些舰艇,以满足美国作战指挥官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这些问题的结果向量中,很容易看出为什么海军难以增加有人驾驶的水面舰艇数量。2
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水面舰艇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实惠,海军也因此有了在水中部署更多舰艇的途径。这促使海军承诺部署一支由150艘大中型无人水面舰艇组成的部队。美国国会并不赞成海军在提出使用无人水面舰艇的作战概念之前,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无人水面舰艇。
很少有海军采购计划像无人水面舰艇计划一样受到国会和国防分析师的如此严格审查。《简氏防务》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立法者对海军将资金从传统舰艇计划转移到拟议的无人舰艇计划的努力犹豫不决,部分原因是美国海军在无人系统开发方面尚未取得良好业绩。国会对拨款用于依赖尚未完全开发的技术的平台持谨慎态度。”
美国海军重点不应放在将每个无人海上系统视为“独一无二”的事物上,而是将它们打包在一起,成为为特定任务而设计的多种尺寸和功能的运载工具。
提出的作战概念是将各种尺寸的无人水面、水下和空中无人载具结合起来,执行美国海军在下一代海军发展过程中已经执行并将继续执行的任务。简而言之,海军可以使用不断发展的大型无人水面载具作为“卡车”,将较小的无人飞行器(UAV)、无人水面舰艇(USV)和无人水下潜航器(UUV)运送到有争议的沿海和远征环境中的战场。
虽然海军有许多重要任务,但拟议的无人平台综合解决方案组合侧重于两个方面: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和水雷对抗(MCM)。有许多大型、中型、小型和超小型无人系统可供这些任务采用。
虽然有多种中型无人水面艇(MUSV)可能满足美国海军的需求,但有三种无人水面艇似乎处于开发周期的最后阶段,并已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多次演习、实验和演示中亮相。这些通用无人潜航器涵盖了各种尺寸、船体类型和能力:
德事隆通用无人水面舰艇(CUSV),目前被海军用作MCM-USV,具有单体船体和模块化开放式架构设计。
海上战术系统公司(MARTAC)的无人水面航行器(USV)包括MANTAST12和”魔鬼射线”T18,T24和T38船是双体船,船体两侧都有两个船体。这些USV采用模块化和开放式架构设计。
莱多斯海上猎人号和其姊妹船海鹰号是三艘船中最大的。海上猎人号是一艘132英尺长的三体船,其中央船体带有两个舷外支架。
这三艘船都是综合无人驾驶解决方案CONOPS的可行候选者。MANTAS和”魔鬼射线”船是该CONOPS的可行候选者,原因如下。首先,这些船的尺寸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HME和指挥与控制属性。其次,海上猎人号太大,无法装入海军正在考虑的大型无人潜航器。第三,CUSV是濒海战斗舰(LCS)水雷对抗任务包的首选中型无人潜航器,所有计划采购的CUSV都致力于该计划。
MANTAS和”魔鬼射线”是COTS通用无人潜航器,海军在过去几年的演习、试验和演示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与海军特遣舰队59的合作。这两款平台的结合,向国会和其他各方表明,海军确实拥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使用这些平台进行作战
最近,为直接支持海军的“混合舰队”构想,第59特遣队成立了一个下属指挥部,即第59.1特遣队,专门负责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海军表示,这意味着它将专注于无人系统与有人平台协同作战的作战部署,以加强整个中东地区的海上安全。第59特遣队准将科林·科里丹上校解释说,最近几个月,特遣队一直在通过评估无人驾驶车辆的进攻行动开辟新天地。他指出,微型空中导弹系统武器从无人驾驶的MARTACT38“魔鬼射线”无人水面舰艇上成功试射,每次都直接命中训练目标。
像T38“魔鬼射线”这样的USV的动能使用正在获得关注,但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全球舰队武器库的一部分。当今正在发展的变化是,迫切需要将执行ISR和MCM任务的负担从昂贵且过度部署的载人平台转移到大量且可消耗的无人驾驶车辆上。使用无人驾驶水面车辆不断发展的作战概念的一部分是将它们放置在可以执行ISR和MCM任务的环境中。
如果美国海军希望在战争前维持其载人主力舰,海军就需要将无人海上载具投入有争议的战场。这种模式转变确保了值得冒险的船只在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平台、系统、传感器和武器的射程内运行。小型和中型USV、UAV和UUV需要一辆“卡车”将它们运送到战场附近甚至战场内。海军设想这辆卡车将成为LUSV。LUSV的长度将为200英尺至300英尺,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至2,000吨。
根据最终采购的尺寸,LUSV可以携带多艘T38”魔鬼射线”无人水面艇,并将它们秘密运送到预定作战区域附近的某个地点。然后可以单独派遣T38执行ISR任务,或者可以发射一艘或多艘T12MANTASUSV执行ISR任务。在海军实验室社区开展的工作的基础上,并由海军研究办公室赞助,T38或T12将能够发射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高空ISR。

对于反水雷任务,LUSV可以运送多艘配备有扫雷和扫雷系统的T38(所有这些都是在海军演习中经过广泛测试的COTS平台)。然后这些船只可以承担以前由水兵在雷区作业时进行的“枯燥、肮脏和危险”的工作。鉴于同等和接近同等水平的对手拥有大量水雷,这种方法很可能是安全扫雷的唯一方法。
这一情景和作战概念是围绕西太平洋正在航行的远征打击群(ESG)构建的。该ESG包括三艘LUSV,由一艘大型两栖舰艇进行监督控制。当时的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迪上将于2022年提出了这一作战概念,他指出:“希望在2027年或2028年开始部署大型和中型无人驾驶舰艇作为航母打击群和两栖战备群的一部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更早。”
西太平洋的远征队在距离最近登陆点五百海里的地方进行例行巡逻。在行动区域发生事件时,远征队有以下任务:(1)对近岸沿海地区、相关海湾和河流入口进行侦察;(2)确定特定海湾的入口是否已埋设水雷以防止入侵。沿海海岸线长达两百海里。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对这一区域进行侦察,不得使用空中装备。
指挥人员派遣三艘LUSV执行请求任务。两艘LUSV各配置四艘T38-ISR艇,第三艘LUSV配置四艘T38-MCM艇。三艘LUSV离开攻击群,按照预设的自主模式一起航行到ISR扫描区域中心的航路点。在此航路点,LUSV将停下来并派遣较小的T38艇,然后在该位置等待它们返回。
两艘载有ISR飞行器的LUSV分别发射两艘T38-ISR飞行器。先前下载的自主任务为四艘飞行器指定了沿海岸的航路点位置。四艘T38飞行器中的每一艘都将执行地理范围内的ISR任务。
两艘T38-MCM船从第三艘LUSV发射。之前下载的自主任务让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独立航行到疑似水雷存在区域附近的两个独立航路点,在那里它们将开始类似水雷的物体探测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六艘船中的每艘都将独立自主地航行到下一个航路点,即任务执行的起点。
目标是让每艘T38-ISR飞船完成其ISR扫描,并让两艘T38-MCM飞船联合扫描底部和水柱中是否存在类似水雷的物体。
即使远征打击群远离沿海水域,远征打击群指挥官在派遣LUSV后仍会获得海岸线沿海地区的ISR和MCM扫描结果。LUSV随后返回远征打击群,准备执行下一个任务。
如前所述,海军计划在本世纪末将大型和中型无人舰艇纳入航母打击群和远征打击群。目标是采取渐进式方法,扩大无人水面舰艇规模,以便为指挥官提供大量USV。17这种嵌套方法可以加速这一努力。
这不是特定于平台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概念。当舰队运营商看到不同尺寸的无人COTS平台在水中协同工作并成功执行本文中介绍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会敦促业界生产更强大的平台来执行这些任务。
虽然本质上是进化的,但这种利用新兴技术实现的颠覆性能力可以为美国海军提供近期解决棘手作战挑战的解决方案,同时向持怀疑态度的国会证明,海军确实有一个作战概念来使用它想要采购的无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