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闭幕,高峰论坛举世瞩目,成果非凡。作为本次高峰论坛最为隆重的宴会,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于5月14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欢迎宴会,宴请各国来宾。

国宴是各国最为正式、顶级的宴会,也是各种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中国国宴上的每一个细节的演变,也是中国外交发展的一部分。这些细节,本文来与大家一同分析。
菜单解读
本次晚宴的菜单包括冷盘、热菜、餐后点心和水果三部分,主菜为标准的三菜一汤:富贵龙虾、菌香牛肉、香草鳕鱼和花好月圆(鸽蛋瑶柱汤)。

自194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饭店举行新中国第一场国宴以来,中国国宴总体上采用以淮扬菜为基底,兼顾大众需求创立的清淡微咸、博采众长的融合菜式,这种风格在1984年人名大会堂出版的《大会堂国宴菜谱集锦》里,首次由官方定名为“堂菜”,独立于八大菜系之外。

这次的富贵龙虾、菌香牛肉都是经典的“堂菜”风格,菌香牛肉是用菌菇高汤制作的红烧牛肉,具有浓郁的菌菇香味,香草鳕鱼更接近于西式烹饪。至于“花好月圆”,根据中国江苏网的后续采访看,这道菜在形名上都与淮扬菜中的“月影照纱窗”非常相似,只是将竹荪改成扇贝。
与“堂菜”对应,钓鱼台国宾馆因为接待各国政要并且负责各国领导人日常饮食,餐饮烹饪工艺上结合中国特色与各国饮食习惯,逐渐演化出了中西并重,从宫廷饮食至市井小吃无一不精的“台菜”流派。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这次国宴当日早晨,中国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右侧)在高峰论坛开幕式前的早餐会便是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虽然是工作早餐,但为了体现对客人的尊重程度,主办方依然全套依照标准正餐安排。
即使国宴都有两个菜系,地球上恐怕只有中华民族才有。
除了菜品数量以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国宴的菜名。自1949年以来,中国国宴菜名通常以四至五字名为主,多用“烹饪方式+主料”或“主料+辅料”的命名方式,比如“菌香牛肉”,即简单大气,也方便客人对食材和工艺一目了然。只有原料极多,难以枚举的菜式,才使用传统上富贵吉祥的名称,比如“佛跳墙”。以这一传统而论,本次宴会“花好月圆”可谓特别,足见主办者的心意。
另外,此前许多人猜想带有北京特色的饮食并未出现在正规的晚宴菜单里,倒是宴会区以外,为记者提供的茶点区“京味儿”十足。

现场布置
通常来说,国宴的现场布置和使用器皿除了美食美器的需求之外,还要承担展示中国文化,突出中华名族特有风格的作用。

作为“一带一路”的欢迎宴会,本次国宴的装饰以丝绸之路沿线的人文景观和郑和下西洋两大元素为主,穿插新时代的特色。餐具上采用高光浮雕的珠光珐琅彩白瓷,花纹结合了郑和宝船、敦煌飞天、玄奘西行等元素,外观上估计考虑到各国宾客的鉴赏水平,做到了雅俗共赏。

从1963年首次从湖南醴陵定制国宴瓷器以来,我国的国宴用器在过去的54年里经历了不断革新,兼容并蓄的风格。如今国宴上出现过的瓷器品牌来自湖南、山东、江西、江苏,选品上不拘一格。

2016年G20杭州峰会:“西湖盛宴”

2014年APEC峰会:盛世如意

建国60周年:国泰民安
精简办国宴
本次国宴不出意外的采用了最近几届国宴常用的“三菜一汤”的形式,比周总理时期定下的“四菜一汤”的标准少一道菜,更加精简节约,减少环节。

酒水方面,本次国宴用酒分别为产自河北怀来的长城干红2010和长城干白2011。长城葡萄酒是国宴上的常客了,根据中粮长城发布的新闻稿,这次晚宴上用到了长城首席酿酒师甄酿干红、长城桑干特别珍藏西拉干红、长城桑干雷司令干白这几款酒。除了这些,还有为不饮酒的来宾准备的软饮,包括橙汁,可乐,雪碧,怡泉苏打水,农夫山泉鸡年纪念款矿泉水,以及非常显眼的椰树椰汁。除了价格近70元的农夫山泉高端款外,其他所有的饮料都是价位非常亲民的常见款……

国宴用酒续沿用2002年起的习惯,不再饮用中国白酒而改为葡萄酒。酒款尽可能平衡地从张裕和长城的中端产品中轮流挑选。本次的长城干红干白在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招待宴会上也亮过相。

总的来说,国宴用菜虽然不乏功夫考究、精致细腻菜肴,但很少使用珍奇食材、山珍海味,菜数还一再删繁就简。使用的餐具器物注重工整大气,但也是物美价廉的量产级。至于酒水饮料,更是称得上简单朴素。

华而不奢,求精毋滥,有排场没铺张,有底蕴没架子。这正是崛起中的大国,真正自信的态度。
最后,为大家奉上一段由新华社出品的“一带一路 · 大道之行”视频,由习近平主席亲自配音!

文 | 知味君
编辑 | 王鑫
© 知味葡萄酒杂志